南岸会展:新格局下的再定位
9月11日,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下称“会展中心”)正在开展2013中国(重庆)国际冶金工业博览会,商贾云集在意料之中。同一天,位于渝北悦来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下称“国博中心”)也在举办“2013第二届重庆国际市政装备技术博览会”。
其实在今年国博开馆后,我市会展市场的“硝烟”已经弥漫开来,曾经作为我市会展龙头的会展中心所受冲击不可小觑。
会展资源逐渐分流
“今年国博中心开馆以来,已有6场本该在会展中心举办的大型展会移师国博,造成我们减收1500多万元。”近段时间,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总经理陈蔚纲养成了一种习惯,即定期分析重庆会展资源的流向,而资源“北流”的趋势,让他多了一份忧虑。
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必忧心的。自会展中心投用以来,重庆会展资源迅速向我区汇集,陈蔚纲表示,2010年-2012年,会展中心年均举办各类展览60余场、会议300多场,年会展交易额约9000万元。由于展会数量多、规模大,会展中心成为重庆会展业公认的龙头。
但随着国博中心开馆,情况发生了变化,会展中心的龙头位置遭遇极大挑战。而按照市政府规划,在重庆会展业未来“一核心三中心六特色”的空间产业布局中,国博中心是未来的会展核心区,会展中心是三大会展活动中心区之一。
会展资源被“分流”已成事实。
会展中心的软肋
“随着国内会展业蓬勃发展,对场馆的要求越来越高。会展中心室内展馆面积仅4.5万平方米,且分三层,对于一些机械制造类展会,确有不便。今年移师国博中心的6场展览,都是展览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的大型展览。”陈蔚纲向记者表示,同时他坦言,“今后,所有展馆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的展会,我们均没有任何机会。”
其实,展馆面积不足,条件不够,一直是重庆会展业的软肋。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3号文件提出把重庆打造成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目标后,市政府层面更感受到加强展馆建设的紧迫。当时,重庆规模最大的会展中心,室内外展馆总面积5.8万平方米,不仅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的会展场馆,也低于紧邻的成都。国博中心的建设,就是实施“会展之都”的战略需要。
据悉,新落成的国博中心,场馆室内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共有16个全平层无柱式展厅,有效填补了重庆会展场馆上的不足。与之相比,会展中心无疑在硬件上略逊一筹,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而市政府的政策导向,也会带动部分展会资源向国博中心聚集。
转型突围之路
“变则通”,面对如此态势,会展中心并非没有“还手之力”。
“我们也具备独特优势。”在陈蔚纲看来,国博中心所处的悦来片区整体开发尚未完成,交通不够便利,与会展业配套的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设施不够健全,同时,由于国博中心今年刚开馆,其管理经营团队尚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期。而会展中心地处主城核心区,交通便利,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且历经多年发展,各类配套设施齐全,对市场导向和民生色彩较浓的展会仍有很强的吸引力。“今年秋季房交会落户会展中心就是一个例证。”陈蔚纲说。
更重要的是,会展中心的优势恰好与重庆会展业的发展趋势暗合。据市会展办调查,目前,重庆规模以上会展项目在各行业所占比重日趋合理,在汽摩、现代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相关的展会蓬勃发展的同时,家装、食品、服装、IT、物联网等会展开始走向规模化、集约化。这些领域的会展资源争夺,会展中心无疑占据优势。
此外,为推动会展业健康发展,今年7月,我区在出台的《南岸区提振商贸经济实施办法(试行)》中,专门对开展大型节庆营销活动给予政策扶持。“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南岸商业配套和交通环境的提升,这为会展中心转型创造了更好的环境。”陈蔚纲说:“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随着南岸会展专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包括会展中心的南岸会展业,必将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未来出路在于差异化互补化
——专访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院长、教授骆东奇
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投入使用后,重庆会展业市场竞争势必加剧。以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代表的南岸会展如何破局?如何在稳定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有所拓展?结合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院长、教授骆东奇。
记者:重庆会展业的现有格局是怎样的?南岸会展业又面临怎样的发展形势呢?
骆东奇:重庆会展包含了陈家坪会展中心、南坪会展中心,悦来会展中心,从时间建成先后看依次为陈家坪会展中心、南坪会展中心、悦来会展中心;从体量上看,先建的规模小,而后建成的规模大。这些都是客观实事,但会展业的发展,既是城市发展的轨迹,也是城市功能的一方面,更是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一部分。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经济中心,会展业也必将是重庆作为辐射和积聚周边地区要素的重要平台的条件。悦来会展中心建设体量是南坪会展中心的几倍,加上配套高端和大体量的酒店、完善的交通设施等,有其开展会展的优势。南坪会展中心面临悦来会展中心的挑战,应该充满信心,在挑战中寻找契机,在挑战中塑会展品牌和特色,走出一条差异化、互补化、总部化、科技化、生活化、论坛化等“六化”发展之路。
记者:与另外两个会展中心比较,南岸会展该如何定位?
骆东奇:战略上,走差异化和互补化之路。差异化就是在会展主题上和陈家坪、悦来差异化,根据南坪会展场馆的硬基础和周边配套条件,选择适宜的会展主题,在会展上更多选择“会”,适度的选择“展”,如西部农博会、创意生活展览会、相关论坛。互补化就是与其他两个展览中心互补的发展之路,一是共办同一主题的分展区;二是同一会展期和同一主题,会议和展览相互承接,你办展览,我办会,你办会议,我提供服务等;三是选择区域上互补,区域上有国际性、全国性、西部地区等,可以根据市场需要不同会展承办不同区域的展览和会议。
发展定位上走总部化之路。总部化之路就是依托我们南坪会展中心及南坪商圈完善的配套条件,以及临近的五所高校,发展会展总部基地。一是进一步丰富内容,把重庆会展协会发展好,使其在重庆及西部会展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常驻南坪;二是面向企业和管理部门,大力开展会展业相关的各层次教育与培训,如会议组织、展览策划、场馆经营、会展语言等;三是依托高校,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四是吸引中国会展协会及国际会展协会分支到南坪设立分部。
记者:依托南岸的优势,南岸会展业的发展应该朝哪方面转型?
骆东奇:发展重点上可走科技化、生活化、论坛化之路,我们南坪会展中心位居主城核心区,有另两个会展中心无法比拟的优越配套条件和地域优势,会展主题可选择科技创新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类展会,如绿色农产品、生态居家、户外旅游、科技创意、生活创新等主题展会。在“会”与“展”的选择上多选择会议,多选择论坛,扬长避短,不与悦来比规模,而发挥南坪会展的交通优势。
另外在行业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延伸会展产业链,弱化展馆收益,真正发挥其带动效应。
会展经济:
1:9的杠杆效应
本报讯 (记者 周靓)会展到底有何好处,为何各地政府都极力发展会展经济?区商委相关负责人解释,很多专家称,会展经济对相关产业的联动系数约为1:9,也就是说,举办一场大型展会,如果直接收入为1000万元,可以为其他产业带来9000万元的收入。能让1块钱变9块钱,就是会展经济的带动效应。“我们大致做了调查,达不到1:9的比例,至少也可以达到1:5的比例。”该负责人表示。
“会展业的产业联动效益十分惊人!”该负责人表示,会展经济能够拉动城市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旅游、购物、贸易、广告、印刷、物流、创意等相关行业。为此,该负责人表示,我区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会展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核心三中心六特色”
2010年6月,市政府以渝府发[2010]40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意见》。“意见”提出,重庆将围绕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发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保税港区建设等集聚优势,集中培育集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于一体的会展产业集群,建设重庆会展核心区。以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重庆展览中心、重庆农业展览中心为依托,建设三大会展活动中心区,引导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建设六大特色展览中心,从而形成“一核心三中心六特色”的空间产业布局。
国内会展业的三种模式
深圳模式:该模式的典型特点是在市中心区建设展馆,由当地政府主导展馆的建设运营及周边配套。
广州模式:该模式的典型特点是在发展新区建设展馆,由当地政府招商建设展馆周边配套设施,商务部主导展馆的建设与运营。
上海模式:该模式的典型特点是以会展带动新区开发,由中外合资公司负责展馆建设运营,地方政府进行商业配套。
(记者 周靓)
重庆市南岸区南岸报社(南岸网站)